云鹤昨晚为大家推荐了张裕,世界五大葡萄酒品牌之一,国内红酒界的性价比之王,春节自饮或家宴,其五星白兰地值得尝试。
顺便,也小小地吐槽了一下日本酒……
有读者朋友就问:那张裕和日本威士忌呢?有的一比吗?
这个……要看是哪个层面的比较了。
单就品类、产品而言,白兰地和威士忌,其实是没法做比较的。
因为这两者,压根就不是一类酒。
虽然都叫蒸馏酒,也都用橡木桶储藏,但它们的酿造原料是不同的。
威士忌的原料是谷物,白兰地的原料是葡萄。
再形象一点的说呢,
把啤酒蒸馏,出来的是威士忌。
把红酒蒸馏,出来的是白兰地。
啤酒和红酒的区别有多大,原则上,威士忌和白兰地的区别就有多大。
一个典型的差别:勾兑。
成品的威士忌必须经过勾兑流程,传统的白兰地则不必。
这是因为白兰地的发明本是为了解决红酒在长途运输中的变质问题。
今天,有网购红酒习惯的朋友应该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你京东上订了一瓶法国原产的好酒,快递到货的时候,京东的客服会提醒你要把酒平放在阴凉处躺上一段时间,再饮用。
不然的话,酒就会有疑似坏掉的酸臭味。
原因?酒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受温差、气压,以及各种颠簸碰撞的影响,会导致酒体的改变。
毕竟,红酒的酒精度,撑死了也就十八九度。
为什么好酒不能放在汽车后备箱里,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物流发达的现代社会尚且克服不了的难题,更遑论近代了。
长途运输(特别是海运)对酒的耗损,是相当大的。
为了减少运输中的耗损,精明的荷兰人想了个法子:
那就是把红酒蒸馏后装瓶,到了目的地再加水或果汁还原之前红酒的味道,卖给消费者。
理论上,一小瓶白兰地就是一大瓶红酒的提纯版。
酒精度提上去了,糖份降下来了,物流耗损少了,成本也就打下来了。
因此,白兰地是不需要特意去勾兑的。
只要在饮用的时候,加冰加水降低酒精度,加果汁、汽水等增加甜度就好。
也因此,白兰地的品质分级,依然遵循红酒的标准体系,是其延伸。
威士忌就不一样了,它有基于完善的勾兑工艺所形成的专门标准体系,完全不同于啤酒。
另外,威士忌的原产地是苏格兰,白兰地的原产地在法兰西。
原产地的不同,也赋予了威士忌和白兰地不一样的气质、特征。
云鹤个人认为:白兰地的整体工艺水准是要略高于威士忌的。
依据?
这两年因为全球威士忌的行情看好,很多法国酒坊也转型做威士忌,用的还是白兰地的相关工艺设备,出来的酒呢,盲评的时候,普遍是要优于同等价位的英美威士忌的。
如图:法国巨石酒厂的荞麦酒,EDDU是法语荞麦的意思,这款酒是典型的法国威士忌,原料是法国当地的荞麦,蒸馏设备是全套白兰地的设备,但它还是威士忌,风格迥异于苏威的威士忌。
说到底,酒还是农业文明的精华。
我们说的英国威士忌,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苏格兰威士忌。
威士忌,不属于英格兰。
怎么理解这一点呢?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高赞问题,问的是:为什么英国没有拿得出手的国菜?
这是因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工业彻底改造了英格兰。
农民的土地被剥夺,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变成了服务于机器大生产的工人。
甚至他们本身就是机器的一部分。
机器需要耗时、费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吗?
机器只需要高效率。
因此,工人们只需要用餐时间够短,热量够高的食物,满足高强度劳动的热量需求就行了。
什么食物满足这个条件?
要高盐、要多油、要囫囵就可以吞下去。
所以炸鱼和薯条就成为了英国的国民菜。
这一点,常吃外卖的你,应该深有体会,外卖食物的特点是什么?
一样是高盐、多油,热量补充高效快捷。
营养嘛……呵呵。
好在我们基于农耕传统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式的丰富性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外卖食物本身的功利性。
所以,对于外卖当前频频爆出的各种问题,云鹤是一点都不惊讶。
好,话扯远了,收回来。
正是因为英格兰的工业化异常彻底,所以在英格兰,是没有农业地这个说法的。
农业地,是19世纪法国人的提法,通过政府正式颁布的法规,来保护划定区域的农业生产和基于农业生产的经济体。
算是大陆国家,农业和工业平衡发展的一种尝试。
这种农业改造的尝试,因为英国皇室对红酒的需求而得以成立并持续,奠定了法国的酒庄文化。
英格兰长期没有农业地,也就没有酒坊生存和繁荣的土壤。
还好这一块的空缺,由苏格兰给填补上了。
但要从农业环境来看,高地苏格兰和平原法兰西,有比较优势吗?
并没有。
云鹤个人就觉得吧,全球的威士忌热,更多是商业运作的成果。
是基于英美海洋贸易体系,由白人精英打造出来的全球神话。
是另一种形式的富人税。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威士忌的收藏价值其实是存疑的。
如果没有更多的中国人买单,威士忌还能坚挺它的价值吗?
毕竟,酒从来就不只是酒,还是文明的代表,强权的税收。
茅台之所以不受国人待见,
不就是因为它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嘛。
……
关于酒和税收的关系,我们下篇再聊,今晚就到这里吧。
喜欢云鹤文章的朋友,也请不吝帮云鹤点个再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