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王牌特工》里有这样一个场景:所有的特工聚在一起的时候,总要每个人倒一杯威士忌,或庆祝或缅怀。
当琥珀色的液体从一个精美的酒瓶流向酒杯的时候,我有种想尝试的冲动。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个没有具体诞生日期,甚至连时期也无从知晓的酒,被称为“生命之水“呢?
法国作家多米尼克—福费勒的《威士忌图解小百科》出现,不仅帮我答疑解惑,而且让我在彩色的世界里认识了威士忌。
原来威士忌是由大麦酿造的。不同地区的人会选用最适宜当地土壤种植的谷物进行酿造。
比如,北美洲的欧洲移民(爱尔兰人、德国人和荷兰人)酿造了第一批黑麦威士忌。这种酿酒方法至今仍在加拿大延用。
波本威士忌由玉米酿造,其中酒里玉米含量至少要达到51%。而布列塔尼威士忌由荞麦酿造而成。
麦芽则是威士忌不可或缺的原料。这些威士忌中的麦芽是未经发芽处理的谷物。
麦芽不仅能够提高谷物酿酒的转化率。而且还能增添酒的风味。
麦芽要经过四道工序才能变成威士忌的一部分,这四道工序包括浸麦(把谷物放在水里或者是把水洒在谷物上,使谷物湿度达到45%)、发芽(把用水湿过的谷物平铺开,进行通风,让谷物发芽长出侧根)、干燥(要把发芽的谷物变干,加快酒精发酵所必需的酶类释放)、除根(把干燥的谷物过筛,除去侧根)。
是不是很有趣呢?
如果说地域不同、酿造方法不同,给了威士忌不一样的生命。
那么酒桶一定是赋予威士忌独一无二灵魂的推手。
单一麦芽威士忌生产出来以后,常规操作是将陈化后的酒液,按照特定比例混合达到目标风格,或者通过“过桶”的方式改变威士忌的口味。之后,再加水将酒精度稀释至40%-50%,最后装瓶。
这个过程中,想要拥有多变口味的威士忌,离不开酒桶。
酒桶在威士忌的酿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的威士忌陈化最常用的桶是“波本桶”、法国人偏爱用法国橡木打造的“干邑桶”,还有带有馥郁香气的“雪莉桶”、辛辣风味及香草气息的波特桶、两端收窄,桶板厚实的波特派普桶等等,越是独特的酒桶越是酿酒师的心头好。
混合了酿造技术和酒桶风味的威士忌,口味多变,果香、泥煤风味、木香、辛辣风味等等,足以改变你对酒的认识。
这么有故事的威士忌喝起来也是很讲究的。
如果想要长饮,可以用又宽又矮的杯子,在里面加入几块冰块,慢慢地引用,是非常惬意的。
高玻璃杯也是长饮不错的选择,容量毫升到毫升不等(甚至更大),可以混合气泡水、汽水、果汁或者牛奶,对入哪些饮料,饮料与酒精的比例,都可以自由决定。
相比高玻璃杯,子弹杯比较小巧,只能容纳25毫升到50毫升,适合一饮而尽。
如果想品鉴威士忌的话,郁金香杯修长的杯型能更好地带出酒液的香气。
威士忌应室温下饮用,品鉴威士忌的最佳时刻是下午近黄昏之时,那时我们的味觉和嗅觉最敏锐,昏暗的光线完全不利于观察杯中酒液的颜色。
和所有美食美酒一样,约三五好友在惬意的氛围中敞开心扉,善意地接受他人的品味及偏好,才是品鉴的最佳场景。
最后,聊一聊离我们最近、最容易喝到的威士忌——杰克·丹尼(JackDaniel)。
年,杰克·丹尼接管了老板丹·考尔的威士忌酒厂。丹·考尔是一名牧师,比起酿造威士忌,他更喜欢传教布道。而杰克·丹尼则完全不同,他全身投入威士忌的酿造事业。
不仅如此,杰克·丹尼还重新设计了酒瓶,摒弃了圆柱形,改用长方形酒瓶,并且沿用至今。
对于类似杰克.丹尼这样的威士忌爱好者而言,酿酒技艺、酿造过程、文化趣闻都可以将一杯威士忌变得与众不同。
《威士忌图解小百科》是一本很有趣很实用的书,针对威士忌的49个问题,从原料、产区、制法、风味差异、历史背景到名人轶事,一一道来。其中幅诙谐可爱的手绘图解,与幽默风趣的文字讲解相得益彰。不管是门外汉还是爱好者,都能轻松搞懂威士忌。
你感兴趣的话,不妨走进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