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低度酒市场不断走高,诸多新品牌相继涌现。据野村证券预测,中国低度酒市场或将保持35%的年复合增长率,年将超亿元。酒精度的降低和口味的丰富不仅对饮酒小白更为友好,同时也解锁了一系列新的饮用场景。在年轻消费者心中,低度酒已然成为区隔于白酒、啤酒的重要酒精选择。
在其他品牌致力于加固与传统酒类的区隔时,晓醉却别出心裁,用“气泡+白酒”,完成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通与连接。减去高度白酒的炽烈,加入清冽酷爽的气泡,在果味中将白酒的层次一一舒展。在还原白酒本味的同时,晓醉也为更多年轻消费者提供了品味白酒的机会。
年9月,晓醉获得超万天使轮融资。年,成功入选FoodPlus年值得期待的中国早期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
如何在同一款酒饮中将气泡与白酒元素加以融合?白酒的丰富层次从何而来?作为新品类,怎样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带着这些疑问,《新消费造物者》专栏记者邀请到了晓醉品牌负责人,在长达1h的对话中,讨论白酒何以实现新可能。
01
在合理价格中做出附加值
《造物者》:怎么想到成立一个专注于“气泡白酒”的品牌?在这样的选择背后有着怎样的市场洞察?
品牌负责人:
去年低度酒赛道很火,大家也在探索各种可能性,但中国的低度酒市场跟欧美和日本有所不同。尤其美国和日本,它们在酒领域的税收结构跟中国并不一致。所以,像硬苏打、气泡酒之类的酒能作为啤酒的平替,并且可以做得比商业啤酒更便宜。但是在中国,起泡酒或预调酒的税率高,在税率上跟啤酒相比并无优势。同时,国人对酒饮的口感要求又比较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想要做出好的产品,必然会比一般的商业啤酒要贵。
我们觉得既然做不到比啤酒便宜,那就要在合理的价格下做出有附加值的东西。因此,我们选用了白酒。当然,并不是说白酒这个概念本身是附加值,而是白酒所具备的例如口感饱和度等特点更符合我们民族的属性。可能年轻人不常喝,所以很难分辨。因为白酒确实很烈,这种烈可能遮盖了很多层次和风味。如果把度数降下来,就能更好地把它们表现出来,让一般的年轻人也能品尝到。
总之,我们更多还是从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出发,并不是想要去占据白酒这样一个带有文化属性的概念。
《造物者》:您刚刚提到,国外市场中的硬苏打、预调酒等跟气泡白酒比较类似,那除了税收之外,气泡白酒和它们还有什么区别?
品牌负责人:
一方面,这些酒在设计时选择低糖或者零糖的概念,比较符合当下所谓的健康风潮。另一方面,这些酒在价格上确实可以做到比商业啤酒低,很适合大学生和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可以在party上以更低的成本去摄入酒精。同时,这类酒饮在国外能够流行也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国外人对食物的口感饱和度要求较高,但对酒饮的口感饱和度要求偏低的,且对于苦味的接受程度更高。因此,他们的配方、口感层次可以更简单,也不需要过多地去处理酒精的苦味,成本就更低。然而,在中国这样的情况并不存在,当然也有一些相近的产品希望去复制国外成功的逻辑。但目前看来,还没有非常成功的品牌或者产品出现。
关于白酒口感层次更丰富,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糖化跟发酵是一起在酒窖完成的,酿造过程有很多微生物的参与。菌群丰富,酿造之后酒中的酯类物质、有机酸、醛类物质等的丰富程度也就越高。而伏特加、威士忌等蒸馏酒类的酒精饮品,它的糖化跟发酵是分开的,所以其中参与的微生物的种类会少很多。
不过,由于高度白酒的度数一般都在50多度,不习惯喝的年轻人可能不是很能体会到这个烈度背后的丰富程度。那降度可能能够让更多人有机会来品尝。
《造物者》:晓醉的产品希望在降低白酒度数的同时保持其醇厚有层次的口感,并加入气泡这一年轻化元素。这样的设计在产品工艺上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品牌负责人:
这跟原料的选取和调配有关。刚才我提到,白酒酒窖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取用的时段、参与的微生物,甚至一个简单的原材料的区别,都会使得成品酒的风味有所差别。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白酒都适合跟糖料、果味、气泡等进行搭配,有些白酒在降度后还会出现带有腥味、土味、臭味等的状况。所以这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在这个方面,我们跟江南大学进行了合作,他们帮助我们较快地锁定了四川泸州地区一款比较合适的基酒。
而在调配方面,我们也有跟德国德之馨实验室合作,通过一些饮料调配技术,加入代糖、香精等原料,得到一种比较自然而又不失丰富的口感。
《造物者》: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喝白酒的时候其实更在意酒精度数,而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