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威士忌只是一种苏格兰本地烈酒,多用于底层劳动者买醉,自从19世纪中叶根瘤蚜病令法国葡萄绝产,威士忌代替干邑白兰地登上了欧洲有钱老爷们的酒桌。
想得到有钱人的青睐,只是味道好是不够的,你还得有“身份”,于是威士忌的品牌故事之旅开启了。
威士忌的“故事”包括:历史渊源,重要的人物,工艺品质,包装,以及广告形象。这些内容构成了一款威士忌的品牌形象,它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正是这种以文化内涵为支撑的品牌形象吸引了消费者。
以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为例,Glenlivet从上世纪5,60年的就在北美备受欢迎,它经常被提起的当然是年英王乔治四世到访爱丁堡时被当做国王的御饮,以及年英国消费税法颁布后成为首家合法蒸馏厂。
不论如何,被国王认可过的威士忌,总是看上去很有身份的。
“
威士忌对消费者们所讲述的故事,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牌辨识度,也赋予了威士忌强烈的人文色彩,让威士忌爱好者更好的了解杯中威士忌背后的渊源和文化底蕴。
这都是为了让喝酒的人能够认识自己并记住自己,这对于任何一个消费品品牌都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威士忌爱好者,这些威士忌的故事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实际上很多著名的威士忌特别是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味道堪称“奇葩”。烟灰缸和消毒水味没有阻挡威士忌爱好者对泥煤威士忌的热情,而在昂贵的雪莉桶Macallan里面也经常能闻到类似臭鸡蛋的硫化物的味道。
那人们从威士忌里得到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倒上一杯Talisker10年小口啜饮之时,除了口腔中的甘甜辛辣,脑海中浮现的是Skye岛的雄壮海风,是Talisker酒厂的不对称蒸馏器,还是它那老旧的虫桶冷凝器呢?
当你被一口Springbank10年感动的嘴角上扬,你脑海中会不会想起坎贝尔镇农民在酒厂手工翻动的麦芽,你是否会思索2.5次蒸馏是如何塑造了它那厚实的质感?
真正的威士忌爱好者都有那么一个瞬间,曾经被某一款威士忌感动,然后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搞清楚这种神奇的味道从何而来,于是可能刚好读到了酒厂给我们讲述的故事,于是茅塞顿开,深以为然,自认为掌握了威士忌风味的密码。
这个过程也许完全是在酒厂和品牌的刻意导向下由我们自行脑补的,但是它给了我们一种满足感。
也就是说,故事帮助我们解构了杯中威士忌的味道,又在我们的脑海和潜意识中进行了重塑,这就是故事的力量,它提升了我们品饮威士忌时的愉悦感。
来源:威士忌研究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