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单一麦芽威士忌在国内市场价格的一路走高,调和威士忌(BlendedWhisky)的涨幅相对于单一麦芽威士忌而言,很难望其项背。
事实上,以芝华士、黑牌、百龄坛等为主的调和威士忌代表品牌,以及当年也曾经风靡一时的帝王、杰克丹尼、马谛氏等,促成了中国威士忌市场的萌芽。这些调和威士忌品牌,也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威士忌的爱好者。
这几年,为何中国市场的调和威士忌的热度远不及单一麦芽呢?WBO烈酒商业观察也进行了调查。
01
成也夜场,困也夜场?
年以后,“芝华士+绿茶”几成夜场标配,这一国内的创新喝法带动了调和威士忌在国内的流行,成都的空瓶子酒吧曾在十多年前平均每晚卖出瓶芝华士,成为全球芝华士单店年销量冠军。此后这一纪录被杭州SOS酒吧以一个月卖掉包括瓶芝华士12年在内的约00瓶芝华士威士忌所刷新。
“因为夜场的辉煌业绩,导致调和威士忌几个大品牌过于依赖夜场渠道。芝华士12年和黑牌12年的销量在一些城市此消彼长,往往是看谁拿下了当地核心夜场的专供权。”一位曾经感受过那个年代的成都洋酒经销商称。
厦门威坊酒业负责人郑子蓉表示,当年“威士忌+软饮”的喝法横扫国内夜场,在帮助调和威士忌屡屡创下单店销售记录的同时,也将较为模糊的品质印象植入消费者心智,经过这么多年更加根深蒂固,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有消费能力的人群自然会去追逐更稀缺、更具个性的单一麦芽威士忌,这就使得调和威士忌目前在国内的消费场景仍旧囿于夜场,向外延展的难度很大。
反观最近几年的市场,即使在夜场,调和威士忌也面临其他品类的竞争。业内人士黎飞(化名)告诉WBO烈酒商业观察,目前夜场内的消费也在分化,对价格更敏感的人群会选择啤酒,那些有消费升级需求的人群会选择消费干邑或单一麦芽威士忌,喜欢尝新的人也有众多鸡尾酒可以选择……加之近年来疫情对夜场经营影响甚大,调和威士忌境遇更加艰难。
事实上,调和威士忌在日场渠道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一些大型KA店、连锁零售体系,往往芝华士和黑牌也是标配。特别是最近5年来尝试用小瓶装拓展的方式,也确实吸引了一些年轻消费群体,但是销量却始终在低点徘徊。
02
冰与火
大牌调和威士忌正处于尴尬之时,单一麦芽威士忌却抢走了所有的“热点”。
从年左右开始,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成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