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与酿酒

酿酒界公认的"天时、地利、人和",在传统名优白酒生产中体现出更多、更深远的实际意义。几乎所有的原始发酵酒类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存在于空气或环境中的霉菌、酵母等微生物自然混入淀粉类食物中,通过对食物成分的利用和改造,以及转化糖类为二氧化和乙醇而产生芳香的酒类物质。由于微生物与其存在的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受其地域的自然资源、气候土壤、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酒类产品。在蒸馏酒中,中国有白酒,法国有白兰地,英国有威士忌,俄国有伏特加,美洲有朗姆酒,北欧有金酒等。

中国白酒的名酒之多,闻名全世界,这是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决定的。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带、土壤、水质、资源各具特色,因此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名酒频出,成为世界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一般名优酒的酿造都依赖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包括湿润的气候条件、优质的水源、适宜酿酒微生物生长的土壤,这些地理环境是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条件。年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明确规定: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目前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的白酒有50多个,包括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的所有名酒系列,以及洋河、宝丰、古井、三花、西凤、北京醇、崇明老白酒、大泉源白酒、口子窖、酒鬼酒、景芝、张弓、四特、玉泉、牛栏山等。"地理标志产品"就是地理环境对白酒生产重要性的一个体现。下面就"天时、地利、人和"与酿酒关系做一阐释。

1.天时

"天时"从字面上讲就是指社会所遭遇的种种福祸灾祥等,"天灾"即自然灾害,"人祸"即社会动乱。古代的天时,包含人类无法预知和控制的外界因素,诸如天气、机遇、命运等。"天",包括天气,气候变化等。人们常说靠天吃饭,比如适度下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时",指选择做事的时间。比如农业的春播秋收,就是顺应了天时。《说文》:"时,四时也",即春夏秋冬的季节变迁。人们很早就直观地感觉到太阳运行引起季节的变迁,而称之为"时"。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巧用了天时草船借箭,就是很好的说明。殖、驯化……

"天时"可以理解为天气、气候、温湿度适宜,这种条件特别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繁殖。例如,举世闻名的茅台,每年五月踩曲、九月重阳下沙(投粮),一年为一个大生产周期,发酵一个月为一个小生产周期﹣﹣这就是充分利用"天时"的佐证。通过历年的经验,五月的仁怀气候宜制曲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温度偏高、湿度适宜,特别适合高温曲的培养,这是酿造酱香型白酒的必要条件;九月属于秋季,粮食收获的季节,新粮大量上市,茅台利用当地盛产的糯高粱进行生产,当地秋季的气候特别适宜酱香型白酒的堆积发酵、窖内的升温,为下步长达一年的多轮次发酵、取酒奠定基础。

2.地利

"地利"从字面上讲就是指地方上的种种便利,包括适于战争方面的地势、城池等,适于工商贸易方面的道路交通、水力资源等,适于农业方面的日照、温度、水土、物产等。总之,就是由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而获得的种种便利。在古代"地利"完全是从农业生产中得出的概念。"利"虽用"以刀割禾"会意,但"禾"只是作代表,"利"可泛指土地之所出。与"地利"密切相关的还有"地宜"或"土宜"的概念。《左传.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讲"土宜"正是为了尽"地利",因为只有用其宜,才能得其利。“地利”在酿酒上可以理解为地理环境优越、地质地貌特殊、土壤结构良好、地下水质优良﹣﹣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特别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四川为例,四川盆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悠久的人文智慧积淀,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历史沉积。如果说大量出产的水稻、蚕丝、生铁和盐奠定了蜀地农耕社会长期高水平发展的生产基础;那么,高质量的茶叶和美味香浓的醇酒,便是巴蜀地区商业繁盛的两根定海神针。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植粮食及手工业。经联合国粮农与教科文组织考证的酿造名优白酒的最佳产区位于北纬27°50~29°16,东经°36~°20。这一带地质、地貌特殊,主要为黄黏土﹣﹣是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天堂,铸就了辉煌的"川酒"-﹣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众多闻名于世的白酒。

全国酒厂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在全国白酒行业中的地位揭示了自然条件在白酒酿造上的重要性。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质、生物等自然条件的综合特性,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特征,也是在其他地方不能复制的。

3.人和

人和的主体是"人",中心思想则为"和"。这里的"和"取意"中和""平和""人",是做人,为人处世。人为万物之本,亦为万世之主。做人,是一种态度是一门学问。学会如何做人,则人生无忧也。我欲做人,应先学会立足于。地"之"中"。

"和谐"。人,生长于天地之间,下立足于"地",上敬奉于"天"。在"天地"之间休养生息"人和"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睦、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同心同德、共御外侮例如,宜宾是五粮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沿袭数千年传承的酿酒技艺,汇聚了众多中国白酒业的高端人才及一批技艺精湛的一线技术骨干,目前拥有中国酿酒大师7名,国家级白酒评委20余名,四川省酿酒大师7名,在中国白酒业首屈一指。在这一批精英的带领下,利用五种粮食,通过诸多环节和谐相扣的酿造和一流的质量要求,长期陈酿、匠心勾兑(独特的大罐循环勾兑工艺)。近年来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五粮液团队协同发展,其独特的生产工艺技术不断完善,应用高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走创新和特色之路,研究形成了不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难以复制、模仿的酿酒技术,使五粮液始终走在中国白酒技术的前列,为中国"酒业大王"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整个五粮液上下齐心协力、互助发展的结果,是"人和"理念的最好诠释。

"天地人和"将人处于"和谐"与"平和"的世界之中,处于天地之中。它所阐述的是一种思想,更应该是一种境界。"天地人和",传承于古而宣扬于今,顺应社会事业昌盛,人生吉祥也。发展,共建"和谐"与"和平",更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意境,如果真如此,则

《荀子.天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最能反映"三才"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天地人的统一体里,人和自然是相互协调的,而不是相互对抗的。进一步说,天地万物都是和谐统一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人们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认识到"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的道理。《荀子·天论》说:"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这里的所谓"养"已包含了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互养共生的意义在内。人们要注意不去打断天地万物互养共生的这种自然过程,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去辅助它和促进它,并有节制地加以利用,以期达到和谐发展、永续利用的目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仅是名言,而且,还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酿酒方面,如闻名于世的五粮液,就是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宜宾地处南亚热带到暖湿带的立体气候带,山水交错,常年湿润多雨,十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当地土壤肥沃,土质为弱酸性黄黏土,黏性强,富含多种矿物质,是酿酒微生物生存的沃土。空气和泥土中的微生物构成了酿造高品质白酒特有的微生物群。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ixun.com/afhzp/5375.html


冀ICP备2021021249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