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本威士忌的没落,是美国自己一手造成的。曾经,美国非常有机会主导世界威士忌的市场,却因为颁布禁酒令,重击国内制酒产业,反而让苏格兰威士忌抢得先机,还让加拿大威士忌也乘势兴起。”——林一峰
美国禁酒令是对美国威士忌产业影响深远的一次运动,要更好地理解美国威士忌乃至全球威士忌格局,就要对美国禁酒令有充分的了解与认真。我们今天先通过维基百科了解一下这次运动的始末。
美国禁酒令,又称禁酒时期(ProhibitionEra),是指从年至年期间在美国推行的全国性禁酒,禁止酿造、运输和销售含酒精饮料。
19世纪时期,酗酒、家暴和以酒馆为主的政治腐败激起了由虔诚的新教基督徒领导的激进分子,去结束酒精饮料贸易,以治愈有问题的社会,并削弱政治反对力量。
结果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许多团体引入了酒精禁令,随后在法律上的强制实施成为一个激烈的讨论问题。禁酒令支持者,被称为「干」(drys),表示这是公德上和健康上的胜利。
底特律警察检查在禁酒令时期的一个秘密啤酒厂内发现的设备
禁酒查缉人员正在销毁私酿酒
在「干」的运动参加者推动下,禁酒党、民主党与共和党中的农民新教徒和社会进步主义者领导了一场运动。透过妇女基督徒节制会获得了全国草根基层大本营。年后,该运动由反酒馆联盟协调。来自啤酒行业的反对者动员了天主教和德意志新教信义宗团体的「湿」(wet)支持者。他们有资金去反击,但到了至年,信义宗团体,被美、德对抗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边缘化,酿酒行业被一个州接一个州地关闭,然后最终在年的美国宪法第十八修正案中全国性授权。
被称为沃尔斯泰德法的赋权法例,制定了执行禁令的规则,并界定了被禁止的酒精饮料类型。例如,允许宗教用途的葡萄酒。根据联邦法律,酒精私有和消费并不是非法的,但许多地区的地方法律较为严厉,一些州份更完全是禁止私藏。
在年代,该法律被广泛忽视,并且损失了税收收入。禁酒令不但没有使得酒精的消耗减少,反而使得私酿酒猖獗、假酒泛滥导致民众失明甚至死亡、无辜百姓沦为罪犯、执法官员收贿腐败、黑手党借由运贩私酒获得庞大利益,并延伸出其它许多社会问题;在非物质文化影响层面,毁灭了几百年来各地移民所带来的酿酒技术与文化多样性。
反对力量在全国动员起来,而禁酒令最后结束于二十一修正案的正式批准,该修正案在年12月5日废除了第十八修正案,禁酒时期一共持续了13年10个月又19日。。一些州份则继续全州范围的禁酒令,标志著进步时代的最后阶段之一。
虽然大众的看法认为禁酒令失败,但在年代期间,成功地将整体酒精消费量削减了一半,消费量仍然低于禁酒令前的水平直至年代为止,这表明禁酒令确实在大部分人的节制习惯中变成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