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几期我们详细介绍了连续蒸馏法(ContinuousDistillation)以及调和技术(Blending)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技术的改进加上多年的积累,威士忌也终于迎来了一次大爆发。
爆发的时机
很久以来,白兰地一直是欧洲市场上的高档酒类,但在19世纪末,由于根瘤蚜虫灾害(Phylloxera)的侵袭,法国葡萄园大面积受损,导致白兰地产量大幅下降。白兰地产量的急剧下滑为苏格兰威士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苏格兰威士忌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了质量提升。连续蒸馏法使得威士忌生产更加高效和稳定,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而调和技术的成熟则使得生产者能够创造出风味稳定、口感柔和的产品,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各大蒸馏厂逐步实施标准化生产流程,从原料选择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监控,以提高最终产品的品质。
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在苏格兰威士忌产业的成功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以帕蒂森兄弟(PattisonBrothers)为代表的威士忌投机者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广告和市场推广,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帕蒂森兄弟可谓是实实在在的“营销鬼才”,他们的营销手段即使放到今天也令人叹为观止。“我是威士忌玩家”翻阅资料了解到,在年,帕蒂森兄弟花费了2万英镑(约合今日的万英镑)用于广告,第二年这一数字翻了三倍,达到6万英镑。他们不仅在传统媒体上铺天盖地地打广告,还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营销策略。帕蒂森威士忌海报来源DiffordsGame首先,他们充分利用了19世纪末英国国力最为鼎盛的时代背景,巧妙地将自己的品牌与英国军事力量联系起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分量。帕蒂森兄弟通过与军方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市场地位。他们向军方提供大量威士忌,使帕蒂森威士忌在军队中广泛流通。利用公众对大英帝国及其军事力量的普遍自豪感,他们将品牌形象与军队的威严和力量绑定在一起,成功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在线下宣传上,帕蒂森兄弟也不遗余力。他们的著名营销手段之一是“鹦鹉学舌”。他们找来了五百只非洲灰鹦鹉,训练它们重复说“BuyPattisons,PattisonsWhisky”(买帕蒂森威士忌),然后分发到各个酒水商店进行宣传。这种洗脑式的宣传方式虽然看似夸张,但效果显著,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注意力。
海报上的鹦鹉来源ScottishDelight威士忌的全球市场拓展
苏格兰威士忌在全球市场的拓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英国本土,特别是英格兰市场,苏格兰威士忌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到年,输入英格兰市场的苏格兰威士忌从年的万加仑增加到万加仑。高品质的苏格兰威士忌逐渐成为英格兰中上层社会的饮品,进一步推动了其在国内的流行。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展,苏格兰威士忌被引入到各个殖民地,特别是在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逐渐成为当地受欢迎的饮品。通过英帝国庞大的商贸网络,苏格兰威士忌得以迅速进入并占领海外市场。在北美市场,苏格兰威士忌也取得了成功。19世纪末,美国市场对苏格兰威士忌的需求增长迅速,移民潮带来了对家乡饮品的需求,同时美国本土威士忌(如波本威士忌)的发展也激发了对苏格兰威士忌的兴趣。在加拿大,苏格兰威士忌也迅速普及,成为重要的酒类饮品之一。运输与物流的改进进一步推动了苏格兰威士忌的国际化。英国境内完善的铁路网络提高了威士忌的运输效率,使得苏格兰威士忌能够快速运送到英国各地以及港口进行出口。蒸汽船和更大吨位的货船使得国际航运变得更加快捷和经济,苏格兰威士忌得以大量出口到全球市场。
纪念两位作家的特别款威士忌来源WhiskyAuctioneer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19世纪末,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多次提到苏格兰威士忌,提升了其文化地位和知名度。例如,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LouisStevenson)的作品中多次提及苏格兰威士忌,他在《圣诞讲道》(AChristmasSermon)中称威士忌为“生活的必需品”。此外,著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在他的短篇小说《冬青树》(TheHolly-Tree)中也描述了威士忌。狄更斯与《常青树》
来源BBC在英国以及海外的高级社交场合,苏格兰威士忌成为必备饮品,进一步推动了其国际认可度。通过这些努力,苏格兰威士忌在19世纪末成功获得了国际认可,并凭借白兰地产量下降带来的市场机遇,迅速填补了高端烈酒市场的空缺,成为世界各地消费者青睐的高品质饮品。第一次大爆发
于是,在十九世纪最后的十年间,苏格兰威士忌产业经历了第一次大爆发。这段时期被称为“威士忌大爆发”(WhiskyBoom),见证了33座新酒厂的诞生,使苏格兰总计拥有惊人的座麦芽蒸馏厂和19座谷物蒸馏厂。斯贝赛区(Speyside)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成为这次大爆发的核心区域。丰富的大麦供应、洁净的水源、充足的劳动力以及铁路运输的便利性,都为斯贝赛区提供了理想的酿酒环境。此外,格兰利威(TheGlenlivet)建立的柔美威士忌风格,使得该地区在威士忌市场上享有盛誉。在这十年间,斯贝赛区新建了21座蒸馏厂,迅速取代坎贝尔镇(Campbeltown)成为苏格兰威士忌的重心。至今,这些蒸馏厂中的大部分仍在运营,继续生产世界闻名的斯贝赛威士忌。随着蒸馏厂数量的增加,苏格兰威士忌的产量也大幅提升。到年,麦芽威士忌的年产量达到1,万加仑,而谷物威士忌的年产量则超过1,万加仑。年,家蒸馏厂总共生产了3,万加仑的烈酒,创造了当时的记录。与此同时,保税仓库中的威士忌存量首次超过1,万加仑。这不仅反映了苏格兰威士忌生产能力的提升,也显示出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苏格兰威士忌在英格兰市场的销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于是在这段繁荣时期,苏格兰威士忌产业就像股票市场里的蓝筹股一样,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投资。所谓蓝筹股(BlueChipStocks),通常指那些长期表现良好、具有稳定收益、财务状况健康、在各自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一般具有较大的市场资本化、良好的信誉和较高的股息支付能力,因此被视为投资者的安全选择。银行纷纷向新建的蒸馏厂提供融资,同时也为旧蒸馏厂的更新和扩建提供资金支持。这一时期,投资者们也对调和商(Blenders)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勇敢地投入资金,期待从快速增长的威士忌市场中获取丰厚回报。蒸馏厂和调和商们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实际市场需求,导致市场供应过剩,价格开始不稳定。整个行业如同一个被不断吹大的气球,表面的繁荣掩盖了内部的脆弱。下一期我们将会揭秘,这个不断膨胀、前景一片大好的威士忌产业,其内里究竟是什么样的。————我是威士忌玩家合作伙伴TheThreeDrinkers团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