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沧江营地
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
威海寻山爱伦湾海洋牧场
水温-2~30℃,海水盐含量3.5%,受风与气压产生洋流,海水可遮挡阳光
敦煌漠葛户外营地
昼夜温差巨大,干燥气候,降雨量少,砂质土壤覆盖,植被稀疏,风力造成独特地势
而为了适应这些极端气候和温度,酒体轻盈、口感轻柔、带有明显花果香的酒款显然更能体现出风味的变化。吉拉七分木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威凤凰波本威士忌和松井樱花木桶日本单一麦芽威士忌完美符合这些特征。从左到右依次为吉拉七分木、威凤凰波本和松井樱花木桶
当然要在瓶标上刷上保护胶,用防护薄膜缠紧瓶口,最后用专用油蜡蜡封,确保密封性,最大限度控制酒液不直接接触到极端气候和环境,以免影响到实验的最终结果。还邀请到麦芽先生、烈酒志和柒杯亲身前往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代表爱好者们见证威士忌的二次熟成。这些酒会在年5月份满一年后打捞上岸,供爱好者一品究竟。但是汇泉洋酒深知大家饱受好奇心的“折磨”,所以时隔半年就打捞上一部分给大家尝个鲜,稍稍安抚下诸位那颗躁动的心。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威士忌品鉴同样如此。为了让更多的酒友能体验到这种乐趣,柒杯准备了一些免费的盲品品鉴礼盒,将这三款在西双版纳经过“二次熟成”的威士忌和三款常规款,标注为A,B,C,a,b,c六瓶,抢到的酒友要从中判断出每瓶分别是什么酒,并分享出“二次熟成”给威士忌带来的变化。在收集回大家的品鉴笔记后,不禁感叹各位身经百战的老饕们果然功力深厚,准确率爆表,在此小编也把答案发给大家(没猜对的回家再仔细感受下):A威凤凰波本a威凤凰波本(二次熟成)B吉拉七分木单一麦芽b吉拉七分木单一麦芽(二次熟成)C松井樱花桶c松井樱花桶(二次熟成)没能参与到的朋友也不用太过遗憾,酒友们的对比品鉴感受已经整理好了,篇幅有限,就列举出这几条比较有代表性的:
LeBlanc:
我觉得酒就比较好判断了,差异还是挺大的。几款喝下来,无论是闻香还是口感上,经过二次熟成的酒精感都会减弱,而风味更为突出,也更加柔顺易饮,我很喜欢这个感觉。
京与提花:
经过二次熟成的威士忌,给人的感觉更加成熟了,连酒液的颜色都变得更深了些。这一点在松井樱花桶上尤其明显,常规版的松井颜色是淡淡的金色,但是瓶陈后的颜色更深一些,就像又放桶里熟成了一样。
Reborn:
我觉得a是二次陈年的威凤凰,品鉴笔记如下:
闻香:酒精感整体削弱,让其他的风味更加突出。爆米花、甘梅粉和一些薏米的气味,传统的杏干味不再浓郁,金属感变弱。尾端又勾出一些酸梅的咸酸。说实话更加讨喜,初步感觉易饮。(80)
口感:老三样,太妃糖,香蕉,杏干。生坚果,烧焦的桔梗清晰地还原了出烤桶时的炙热猛火。木质调烤吐司虽然焦糊味依然很重,但在前期风味的铺垫下都显得又那么理所当然。(75)
尾韵:熏胡椒辛辣,甘草,木炭。余味适中,甘草慢慢燃起来了。典型的美式风格。(75)
liucc:
说下松井樱花桶的感受,我猜b是经过二次陈年那款:
闻香:与常规的松井相比,经过二次熟成的松井,把焦糖转变为了状态正佳的太妃糖,腐败水果气息也收敛很多,但樱花香调的细节表现得更为清晰、突出。
口感:枫糖浆,橙皮,朱古力,红茶的味道,常规版中段的麝香夹着茶渣的苦涩感减弱,感受到木质风味。
尾韵:悠长,基本没什么辛辣感了,草本、可可粉和甘草味,以及淡淡的樱花香。
七伊莱文:
平时喝苏威比较多,就分享下对吉拉七分木的感受吧
闻香:经过二次熟成的酒精感和桶味减弱,香气更为内敛、聚合,一段时间后牛奶巧克力、咖啡和辛香料的气息比常规班更加浓郁、长久不散。
口感:相比之下,二次熟成的吉拉入口更为饱满、有厚度,柔滑顺口。蜜桃、糖渍柳橙、香草软糖和海洋和烟熏气息像是炸弹般一股脑儿爆裂而出,像是阅历丰富的大叔般成熟内敛,常规版更像是年轻气盛的青年,锋芒毕露。
尾韵:糖渍柳橙与甘草,伴随丝绸般细致柔顺的烟熏气息,我更爱二次熟成的吉拉。
从中可以看出,经过二次熟成的威士忌酒精感整体变弱,口感也更加柔和,整体风味上更趋于平衡、和谐,甚至出现了一些木桶熟成阶段的特征(颜色变深),每款酒的特征也更易被察觉(如松井樱花桶的花香)。而这并非错觉,已有研究证明了二次熟成的可能性。众所周知,威士忌装瓶后产生的风味变化主要是由于氧化反应,在正常储存的情况下,软木塞包装的未开瓶威士忌每年会产生0.7-2g的空气交换。环境温差变化越大,交换越频繁,氧化反应也就越剧烈。
而且氧化过程会反应掉酒中的酚类物质,弱化其中的泥煤风味,而坚果、果干的味道则来源于增加的糠醛。此外,长期放在瓶中的“老酒”往往还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金属感。
威士忌网站SCOTCHWHI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