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喝酒不一定爱酒,只是喜欢那种感觉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锦囊·第五期

晚上好,欢迎来到读享。

先前,读者给我们的“锦囊”提问:

酒是好东西吗?为什么我们喝酒?

可能这是一位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的疑惑,又或者是某位女性不堪忍受丈夫的酩酊大醉而对他的生活习惯产生不解。无论如何,“锦囊”乐于为各位读者释疑解难,一起交流生活和阅读的经验。

第一个问题,要用好坏来判定一个客观事物,这样难免陷入一隅之说,就如同钱不能用好坏美丑来界定一样,每样事物产生的影响是多面的。

然而为什么我们喝酒?

1

刘义庆《世说新语》

“酒可解忧,得意忘形”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有一个人喝酒喝出了千古风流,那就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他嗜酒如命,纵情豪饮,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

他一喝醉就在自己家里裸奔。他把天地宇宙当成房屋,把房屋当成衣裤,那些看他笑话的人其实都在他的裤裆里。

在那个烽火战乱年代,像刘伶这样豪饮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曹操和阮籍。在他们胸怀宽广飞扬跋扈的举止背后,其实隐藏了一种文人的脆弱。“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道尽了诗酒风流掩饰下的积郁和落魄。

2

刘以鬯《酒徒》

“不喝酒,现实像一百个丑陋的老妪终日喋喋不休”

“我醒了。头很痛。口里很苦。渴得很,望望桌面上的酒瓶,瓶已空。(酒不是好东西,应该戒绝。——我想。)

翻个身,脸颊感到一阵冷涔,原来我已经流过泪了。我的泪水也含有五百六十三分之九的酒精。这是很有趣的事情。酒精本身就是那样有趣的。只有酒醉时,世界就有趣了。没有钱买酒时,现实是丑恶的。香港这个地方,解下佩刀沽酒的朋友不多。”

其实喝酒的人,不一定爱上的是酒,是那种感觉。有时喝酒只是为了感情的释放和发泄,偶尔喝醉是为了心灵上的解压和安慰。

端起酒杯,将心事一点点融入到酒中,许多关于爱与恨、理想与现实的片段穿越时光隧道,以迷人的姿态浮现。人喝下的不仅仅是酒,是一点伤感,一点回忆,一点心痛,一点哀愁,一点郁闷,一些无法对别人诉说的故事。

面对着千疮百孔的现实,我们有时候需要用酒精来填充内心,让它别那么清醒,也就不会有痛觉了。

3

罗贯中《三国演义》

“位卑权轻,身不由己”

酒至曹豹面前,豹曰:“我从天戒,不饮酒。”

张飞曰:“厮杀汉如何不饮酒,我要你吃一盏。”豹惧怕,只得饮了一杯。张飞把遍各官,自斟巨觥,连饮了几十杯,不觉大醉,却又起身与众官把盏。

酒至曹豹,豹曰:“其实不能饮矣。”飞曰:“你恰才吃了,如今为何推却?”豹再三不饮。飞醉后使酒,便发怒曰:“你违我将令,该打一百。”

便喝军士拿下。

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上级给下酒敬酒,具有极大的强制性。这种伦理慢慢演变成政治强制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政治语境下劝酒的残酷案例。

如果老板敬酒,你不喝便是不敬,便是不给面子,便是不懂规矩、不识抬举,这是极容易得罪人的。这种时候我们只能噤若寒蝉,不能不从。

酒本是政治液体,酒文化是古代政治文化演化过来的,有着政治强制性的阴影。

4

蒲明《商宴之道》

“谈生意、请喝酒是尘世间的游戏规则”

“中国人的餐桌上少不了酒,推杯换盏之间,酒过三巡,人已微醺,人与人的距离和隔阂神奇地消失了。“酒后吐真言”,平日谈不妥的事可能在此刻迎刃而解。在中国,办事不靠摆饭局请喝酒几乎是办不成的。”

中国人的交往传统是,无论是欢度佳节、授牌授奖、开业庆典、迎宾送客、婚庆寿诞、红白喜事、老友相逢,都要摆上一桌盛宴,尤其是招商引资、洽谈签约、展览展销,这一切都离不开酒,无酒不成席。

花草从中过,岂能片叶不沾身;在江湖里闯荡,不喝酒又何以立足呢?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好坏难以一言以蔽之,见仁见智吧。

5

梁实秋《不淡定的中国人》

“劝酒是陋习,没有意义,应该简化”

“我们现行的礼节之最令人厌烦的莫过于敬酒。主人敬酒是题中应有之义,三巡也就够了。客人回敬主人,也不可少。唯独客人与客人之间经常不断地举杯,此起彼伏,也不管彼此是否相识,也一一皮笑肉不笑地相互敬酒。

有些人根本不喝酒,举起茶杯汽水充数。有时候正在低头吃东西,对面有人向你敬酒,你若没觉察,对方难堪,你若随时敷衍,不胜其扰。”

酒桌上的劝酒、敬酒、罚酒把人际关系搞得极为复杂,处处险象环生。为了混迹这些酒场,中国人练就了虚伪、阴险、狡诈的应对手段,做出了很多极为庸俗的行为。

很多人牺牲自己的健康,以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原本简单的人际交往,因为特殊的酒文化搞得复杂难测。

梁实秋认为,敬酒文化是糟粕,应该简化。但是简化又谈何容易呢,只要酒仍作为政治液体,酒桌仍然是名利场博弈之所在,敬酒劝酒的习俗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6

炎空《啤酒江湖》

“当今社会给‘豪饮’贴上很多美丽的标签”

“无论是大学的毕业季还是老朋友久别重逢,大家都会一改平时的温文尔雅,经常是一醉方休。能喝的不用说,自然是大展英雄气概,一大杯啤酒一口干掉显示的何止是酒量,更是豪情壮志及对朋友的思念和尊敬!

许多不能多喝的人在这种情形之下,也不由自主地成了豪情万丈的殉道者,当然醉后的丑态和痛苦几乎成了“下次再也不喝”的豪言壮语,当然下次遇到这种场合的时候早就忘记了自己的誓言。”

很多年轻人怕毕业后不习惯酒局的社会生态,所以珍惜机会,赶紧锻炼酒量。

还有些人,认为豪饮就是大方,就是够朋友,就是豁达直率。当然,事实上,社会的确给“豪饮”贴上了很多美丽动人的标签。

豪饮成了为人称道的行为艺术,不胜酒力成了婆婆妈妈的代名词。

在酒桌上,大家心照不宣,争当英雄,相互吹嘘,面红耳赤。说到底,都是面子的问题。在中国,面子是典型的权利产物。

7

村上春树《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美酒带来了美的享受,就像到了天堂”

“在饭店要了一盘生牡蛎加两杯纯麦芽威士忌,把威士忌慢慢地浇在壳中的牡蛎上面,直接放到嘴里。唔,实在好吃得不得了。

牡蛎的海潮味和艾莱威士忌那海雾般独特的氤氲感在口中融为一体。不是哪一方靠近,也不是哪一方接受,简直就像传说中的崔斯坦与易梭德一样。然后我把壳中剩的汁液和威士忌一起“咕嘟”咽下。

如此俨然举行仪式一般重复了六次。真可谓人间天堂!”

最后,我们把酒的标签撕下,我们不谈酒文化,只谈酒本身。

我们有没有想过,有一种语言叫做酒,有一个地方叫做酒,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做酒。如果去过苏格兰艾莱岛,我想,我们对酒的理解会提升一个层次。

毕竟,这只是一种饮品,它诞生于这个世上,是为了给我们提供感官的愉悦,以及美的享受,如此而已。

后记

酒本身是一种纯粹的饮品。在中国,却首先作为政治液体而产生,政治文化的强制性随着酒的普及和酒文化的演变,渗进了中国人的骨髓。

喝酒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社交活动、反映了权力、经济、人际、心理等各种微妙元素。

无论喜爱或厌恶,酒还在那里,酒文化还在那里。对政治来说,酒是试金石;对经济活动来说,酒是润滑剂;对人际关系来说,酒是调味料;对个人来说,酒是兴趣。喝酒可以是为了酒精,也可以是为了生活。

行文至此,“锦囊”已经尽力解答了“为什么我们喝酒”,至于“酒是不是好东西”、又或者,我们应不应该喝酒,这种问题盘根错节、见仁见智,难以定论。

读书,能让我们对生活的问题理解得更澄澈,足矣。

今天聊到这里,再会。

编辑WilsonBlake

配图Pixabay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享独家稿件。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blake

duxianghui.cn如果喜欢,欢迎分享。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ixun.com/afhhy/2360.html


冀ICP备2021021249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