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看到这样一条新闻:8月8日,黄岛海关查获一批禁止进口废橡木桶,共计个,重11.95吨。这批木桶表面有明显脏污,桶箍锈蚀严重。经鉴定木桶因破损、开裂、腐蚀、沾污,无法直接作为酿酒工业木桶使用,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新闻很短,不到个字,但多读几遍会发现这条新闻挺有意思,表面上看是一则平平无奇的海关日常通报,实际上却另有深意。梳理一下文中的几个关键词:“进口废橡木桶”、“酿酒工业木桶”会发现,这讲的不就是威士忌产业中的二手橡木桶现象么?
苏格兰酒厂里待灌的空酒桶
二手橡木桶,在威士忌产业中广泛存在和使用,可是放到中国,为什么却被当作“废橡木桶”而拒之国门外,官方这么做究竟是对是错?把国外的二手橡木桶归为固体废物这一举措又会对正在蓬勃生长的中国威士忌产业产生哪些深刻影响?
海关没错,进口二手橡木桶也没错
就“禁止进口废橡木桶”一事,原文评论区的留言十分热闹,概括来说分为2种观点:一种是支持海关对于二手橡木桶作出的“固废论”,认为海关干得漂亮;另一种则是支持酒厂,认为这些二手桶是做优秀威士忌的必备桶型,且全球威士忌工业都这么做,咱们中国酒厂学习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
从点赞数来看,支持第2种观点的人不少
笔者认为,这2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因为这件事本就不能简单地以对错论处。首先,海关执法肯定是有法可依,具体可参见年发布实施的《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和年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年发布的《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这批二手橡木桶被退运罚款说明一定违反了其中的某些法律条款。
其次,对于酒厂进口二手橡木桶的做法,我们也不能像评论区的某些声音那样,将其简单粗暴地定义为“利欲熏心、不法勾当”。因为全球威士忌产业确实有进口二手橡木桶用于陈年的惯例,中国酒厂师承这种做法,也从侧面说明了这家酒厂有一颗好好做威士忌的决心,而不是像我们推文中提到的,靠香精色素来做所谓的“威士忌”。
使用二手橡木桶是行业的惯例
世界主要的威士忌产区,多数都在使用大量的二手橡木桶,这早已成为行业内的惯例,并且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二手橡木桶供应体系。
以苏格兰威士忌为例,目前的法规中与橡木桶使用有关的规定,只对橡木桶的大小、放置地方、陈年时间有所要求,但对橡木桶的新旧和木材来源并没有规范。因此本就缺乏橡木资源的苏格兰地区,其威士忌产业所使用的橡木桶多半为已存放过其它酒类的二手橡木桶。
根据非正式统计,苏格兰威士忌产业中陈放过波本威士忌的橡木桶为主流,使用量约占90%。雪莉桶次之,约占6%,其它的橡木桶则瓜分剩下的4%。而所谓的波本桶和雪莉桶其实都是来自他国的二手橡木桶。
年,美国解除长达14年的禁酒令,为了拯救百废待兴的威士忌产业和提高就业率,于是在制桶商和木材商的联手游说下,政府于年在法规中规定了波本威士忌必须使用内侧经过烘烤的全新橡木桶熟成。
在此之后,波本酒厂大举扩建,每年都有数十万个以上的波本橡木桶从美国威士忌产业中释出,这些使用过的二手橡木桶必须寻找销售渠道,刚好当时的苏格兰酒厂也正面临雪莉桶供应不足的问题,于是稳定供应、价格低廉,还带着香草奶油等美好风味的波本桶,就成为苏格兰威士忌乃至全球威士忌产区的最大橡木桶来源。
而来自西班牙的雪莉桶,则一直都是苏格兰威士忌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桶型。西班牙雪莉酒早于16世纪便以整桶运输的方式输往英国,这时酒清空之后的橡木桶就开始用来继续存放威士忌。在年代以前,使用在威士忌产业中的雪莉酒桶概分两种:一种是沿用索莱拉系统的老雪莉酒桶,另一种是用于运送雪莉酒的新橡木桶。虽然用于陈放雪莉酒的时间不同,但它们归根结底都是进口自西班牙的二手橡木桶。
雪莉酒庄中的老雪莉桶
直到年,西班牙政府禁止了雪莉酒整桶出口,于是“润桶”产业登上历史舞台,雪莉酒商在西班牙养好桶子并把酒倒出,再把桶子出口到苏格兰及其它产区。自此润饰过的二手雪莉桶成为了一个独立发展的庞大产业。
正在用雪莉酒润桶的新橡木桶
包括近几年出现得越来越多的过葡萄酒桶的威士忌酒款,其葡萄酒桶也都是来自法国、美国、阿根廷等各大葡萄酒产区的二手桶,还有过朗姆桶、白兰地桶、龙舌兰桶、啤酒桶等等风味桶,其桶其实也都是曾盛放过该类酒的二手桶。
二手红酒桶
有了苏格兰威士忌珠玉在前,其它威士忌产区在橡木桶的使用上,也大抵跟苏格兰威士忌一样。
中国为什么要进口二手橡木桶?
近些年,中国威士忌产业正经历着巨大的新变化,中国威士忌酒厂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截至年8月,国内注册从事“威士忌生产”的厂家/企业共家。
其中不乏多家注册资本千万以上的实力玩家,这说明正经做威士忌的中国酒厂越来越多,他们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所以才会师承苏格兰等产区,花高成本从国外进口二手橡木桶,而不是在国内随便找个木材供应商糊弄了事。
全球橡木桶使用最多的橡木种类为美国白橡木,主要生长在美国中部及东部各州,如肯塔基州、密苏里州。另外一种欧洲/西班牙红橡木则生长在西班牙北部山区以及法国。这些地区的橡木水密性好,风味物质丰富,较适合制作威士忌、葡萄酒产业的橡木桶。
接近木材原产地,加上这些地区均是著名的葡萄酒或烈酒产地,本地市场对橡木桶的需求就已足够大,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些地区早已形成了集制桶、润桶、售桶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这些欧美的制桶厂或制酒厂其实早就主导了全球的橡木桶交易市场。
而苏格兰威士忌、日本威士忌、中国台湾威士忌在国际上的大获成功,也说明使用美国和西班牙进口的二手橡木桶,其实是一条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中国酒厂师承他们,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罢了。
国内酒厂进口国外的二手橡木桶,另外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是“没得选”。因为国内现在并没有形成可以替代进口橡木桶的产业链。
据笔者查询到的相关数据,国内注册从事“橡木桶生产”的厂家/企业仅有区区39家。不用想也知道,这点产量根本不够供应前面提到的家从事威士忌生产的企业,况且国内还有大量需要橡木桶的红酒企业。
举个例子,崃州酒厂每年从国外购买的包括波本桶、雪莉桶以及美国橡木、欧洲橡木等新桶在内的所有桶型,数量就达到了15-16万个。是国产橡木桶不受认可吗?并不是,而是因为原材料稀缺、制桶成本高和产业链不完善。
比如生长于长白山一带的蒙古栎便是制作橡木桶的优质橡木,但其在多变的亚寒带气候中生长缓慢,出材率极低,约为水楢木的1/10,与此同时,“抚育间伐”的政策也严格限制着市场上蒙古栎的供应。
长白山蒙古橡木
而且制桶对于技艺的要求也很高,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前功尽弃,种种因素制约着国产橡木桶产业的发展。另外就算制桶产业发展起来了,也只能解决新桶和部分风味桶的供应问题,有些特色风味桶(比如雪莉酒、龙舌兰酒之类)国内压根没有相应的酒厂,实在是不得不进口。
爆出这个新闻,给我们哪些启示?
进口全新的橡木桶,在中国是个合法的商业行为,只要提供合同、发票、箱单、产地证、植验证和深加工证明等基本文件便可正常清关。
但进口旧橡木桶的情况就有点复杂了,除了申报一致,旧橡木桶清关时,海关是必开箱查验的,因为旧橡木桶会涉及到是否产生霉斑,是否还有再次使用的可能性,若当时查验的海关人员,觉得这个橡木桶已经旧得无法再次使用,或发现霉斑,那么这个橡木桶就会被当做固废销毁。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个新闻。
图片来源:海关发布
讲白点,进口二手橡木桶,在以前可能属于一个“灰色地带”,能不能进、合不合格的判断标准是比较模糊的,没有具体的参考规范,可能全靠检验人员的主观看法或以往经验来判断,海关也不了解国内威士忌产业对于二手橡木桶的需求,不明白这些二手橡木桶的实际用处。
但现在曝出这条新闻,说明如今再进口二手橡木桶面临法律风险的不确定性已大大增加。
说到底,国内二手橡木桶的进口与应用需要更好的规范与法律法规的完善,这就需要国产威士忌酒厂和整个行业来做一些事情改变这个现状。
酒厂可以做的:减少对进口二手橡木桶的依赖(因为酒厂也不能确定哪一批二手橡木桶一定就能顺利进口,哪一批突然就被当做固废处理了),做中国自己的二手桶,比如叠川先发一步,打通长白山橡木桶的供应链;崃州依靠自身实力,蒸馏属于自己的类似“波本威士忌”的谷物酒,进而拿到自制的类似美国波本桶风格的橡木桶,还有买国内红酒酒庄的二手桶,自己制作黄酒桶等等...
行业可以做的:推动早日制定威士忌标准,规范二手橡木桶的使用。究竟能不能进口国外的二手桶,如果能,就要以产业的名义,改变海关的“固废”规定,帮助海关更好认定哪些是可以进口的行业必需品,哪些是真正需要拒之门外的洋垃圾,助力国产威士忌产业发展。
如果不能改变,就要早日另谋出路,通过建立橡木桶配套产业,生产中国自己的风味桶等等,实现威士忌橡木桶产业的“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