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江心白
出品丨消费最前线
年,几大奢侈品牌连番宣布涨价。
2月份,路易威登迎来新一年度的价格调整:涨价涉及的包袋主要有4-5款,涨价幅度在元左右,大多是近期的热门款式。这已经不是LV在这两年首次涨价了,据悉,在去年6月与9月,LV先后两次宣布涨价。
无独有偶,爱马仕在年的财报会议中也表示,今年将对旗下全线产品进行调价,预计全球的涨幅大约在8%-9%。年,爱马仕全球平均涨幅为7%,其中,日本地区涨幅尤其明显,整体超过了10%。
此外,还有Chanel、蒂芙尼、Dior……有媒体统计过,近三年来,Chanel、Gucci、Prada、Dior等顶级头部品牌包袋平均涨价幅度已经超过32%。LV几乎平均一年内提价三次,单次涨幅最高达到15%;Dior的活跃度也不小,平均涨幅也有10%以上。
只不过,提价幅度最高的还要属Chanel,近三年涨幅超过60%。
奢侈品牌频繁涨价,简直乐坏了一众热衷屯包的年轻人,尤其对比惨淡的股市与基金,一款包包的收益率有时候还勉强使人满意。时至今日,又一波涨价猝不及防,会不会有人狠狠捞上一把,慰藉被理财市场伤透的心?
一场“疲惫”的投资游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奢侈品的意义一再增添,除了象征属性、社交属性,还逐渐多了一丝投资色彩。在前几次奢侈品提价热潮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品牌门店人气不降反增,怪圈逻辑就此呈现:
奢侈品越涨价越好卖,越好卖,则涨价的频率越高。
当然,那些在线下排起长队的消费者未必是真的对奢侈品感兴趣,或许,在他们眼中,这早已成了一项值得入局的投资游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经济越萧条,投资就愈加趋向娱乐化,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KnightFrank的奢侈品投资指数中就赫然透露了这一规律,此前,在指数追踪的十种奢侈收藏品中,艺术品、手表、珠宝、硬币、葡萄酒、老爷车、彩钻、手袋、家具和稀有威士忌的价值涨幅最高。
十二个月中,累计整体价值增长了7%。
这一数字远远高出了一些看似稳定的投资回报率,例如同期伦敦市中心的优质房产,下跌了1%;富时指数上涨5%;黄金上涨1%。更有意思的是,7%还是年第二季度以来,奢侈收藏品变现力最差的一次。
毫无疑问,大环境的惨烈对比,使得年轻人把买奢侈品包包当作一种另类投资的行为显得格外合理。考拉海购发布过一则报告,在过去特殊的三年里,大部分奢侈品包第一年的涨幅达到了5%~20%,最高涨幅高达95%。
瑞银的一项数据也显示,过去20年间,路易威登等奢侈品领先品牌的平均价格涨幅是通货膨胀率的2.5倍。环顾奢侈品二手市场,不少处在第一梯队的大牌经典产品也的确具有一定的保值属性。
在社交网络上,有人分享自己在年买的某奢侈品品牌手袋,目前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