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最古老的独立装瓶商卡登汗Cadenhead’s,它早期推出的单一麦芽IB装瓶是一个不朽传奇,而爱好者亲切地称之为矮胖瓶"dumpy"系列。这些漆黑的酒标上有着醒目的酒厂名称(早期出品各个酒厂的字体都不尽相同),棕色的半透明玻璃瓶仿佛装满了神秘的药剂,在一堆老酒中,任何热衷于老威士忌的人都能一眼认出它们。这个系列从约年首次发售,一直延续到约年。在此期间,囊括了许多珍稀酒厂的大年份出品,生产出无数令人垂涎的佳酿。
“Dumpy”系列粗犷简洁的外形是一大经典。(图片来自Whiskyauctioneer)
许多威友知道,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发迹在欧洲大陆而不是在英国本地,从大约20世纪50年代左右开始,以意大利为主的狂热爱好者推出了许多传奇单一麦芽威士忌装瓶。其中,敏锐的爱好者会发现许多酒款与英国出品的Dumpy有着相同的酒厂与年份,相信是来自同一批次的姐妹桶。这些装瓶商,比如大名鼎鼎的Samaroli,法国进口商Europvin,还有美国进口商Corti兄弟,其实是去卡登汗Cadenheads的仓库里淘到的精品。这批酒标上常常标有“R.W.Duthies”这个名字,这个“RWD”就是Cadenheads当时在苏格兰阿伯丁成立的一个子公司。
Samaroli装瓶上的“R.W.DUTHIE”字样,说明来自卡登汗库存。(图片来自Whiskybase)
所以说许多上古神酒都有自身在Dumpy这个系列的姐妹款。尽管如此优秀,但是Dumpy们也存在无数的坑和雷,不是所有的Dumpy都如你想象般可口,而且这个系列的假货是很多的。另外,它也有老酒的通病,有时会产生过重的老瓶味道,保存不当则甚至严重跑味。
总之,今天不是浓墨重彩介绍Dumpy这个传奇系列的,而是鉴定一瓶有趣的Dumpy酒版。
“Dumpy”酒版,Glenlivet18年。(图片来自Whiskybase)
有些IB老酒,无论是整瓶还是酒版,会缺少一些关键信息,比如蒸馏年份。有时可能是酒标的空间太小放不下(如酒版),或者是由于当时单一麦芽属于新鲜事物,跟熟成年份相比,消费者对于蒸馏年份一点兴趣都没有。再或者就是单纯地忘记了。而我们今天这个小酒版,酒标上并没有它的蒸馏年份。那么究竟这瓶Glenlivet是哪个年代蒸馏的产物呢?于是乎威士极客们开展了调查。
首先我们能想到,许多酒版跟大整瓶装的版本是同一个批次的,也就是说这个酒版很有可能有相同酒厂,年份,和装瓶酒精度数的大兄弟。于是我们在Whiskybase上搜索了一下卡登汗装瓶的18年Glenlivet版本。
Whiskybase上搜索关键字:“Glenlivet+18+CA”的结果。
搜索结果的第一个就是我们的这个酒版,可以推测出这瓶酒大概率是蒸馏于年的。但有一个问题就是酒精度数,在卡登汗Dumpy末期(90-91年代)装瓶多为原桶强度,而我们这个酒版仍是稀释后的46度,不排除当时有装瓶单桶酒版的可能。究竟这个酒版真的是来自年的吗?Dumpy还有哪些Glenlivet的年份?我们再来搜索一下。
Whiskybase上搜索关键字:“Glenlivet+Dumpy+CA”的结果。
“白宝书”EmmanuelDron:CollectingScotchWhisky上的GlenlivetDumpy列表。
我们可以发现,格兰威特Dumpy的蒸馏年份大概分布在50和70这两个年代,而由于Dumpy在91年结束发行,减掉18年后不太可能是年,而更多年代的出品都是20年以上的,所以我们又坚定了这个酒版在年蒸馏的想法。但是完美情结又发作了,当看到whiskybase第二个结果Glenlivet19年的那瓶Dumpy......
“Dumpy”,Glenlivet19年。(图片来自Whiskybase)
极客们知道,这瓶酒跟我们的酒版肯定不是一个年代的,因为这是70年代第一批Dumpy,我们可以注意到这瓶的边框花纹跟大部分的Dumpy不同,而更接近60年代Cadenheads长瓶子的包装。而且酒标信息有一些小差异,尤其是地址,当时卡登汗在阿伯丁的地址是年老字号的“47Netherkirkgate”,而一两年后(约年)则搬到了”18GoldenSquare“。另外70年代普遍使用英标"Proof"来作为酒精的单位,而80年代后则使用了现在的ABV做单位。这瓶酒也同样很有趣,因为蒸馏年份也没有写在上面,我们只能通过发行年份(76-77年)减去熟成年份,大约推断出这瓶威特蒸馏于年代中后期。
调研了这么久,不喝一喝怎么能行,于是极客们把这两瓶酒摆在一起......
未知蒸馏年份的格兰威特Dumpy19年(左)与Dumpy酒版18年(右),中间为19年的样品。
Glenlivet19yo80ProofCA
?Bobby
闻香是上古老雪莉的味道,很多的蜂蜜,熟透的香瓜,淡淡的烟熏,火腿配蜜瓜,甚至有点40年代装的老白马的老瓶味,酱油,咸鲜口,想要钻进去。
入口也很鲜,牧场的淡烟熏,蜜瓜老皮革,酱油和牛奶巧克力,新鲜薄荷和洋茴香,总之很好喝就对了。
余味是咖啡豆,蜂蜜,昆布汤和雪莉酒。92分
?Edward
闻香非常吸引人。老派雪梨。非常优雅。红色水果,梅子和葡萄干。有点金属,类似老硬币,和油烟(sooty)。巧克力。
入口跟闻香一样非常优雅。油润的雪梨,黑巧克力,橙子。有一点泥土芳香。雪梨背后还有一点轻微的热带水果。有一点OBE(老瓶效应)和Cardboardy(纸壳味),毕竟在Dumpy瓶子里呆了40年了。
尾韵出来一点薄荷,微酸的红水果也出来了。92分
Glenlivet18yo46%CA
?Bobby
闻起来更多的雪莉,很经典的70年代蒸馏雪莉炸弹,更多的干黑红水果,皮革,普洱茶,焦油,松针,可能有些泥煤。
入口仍是重雪莉基调,咸咸的,皮革和烟草,樟脑丸,黑红干果,酸让人流口水。
余味长,草莓奶油和香草。90分
?Edward
这两瓶的区别非常明显,而且我很有把握地说这瓶酒装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72蒸馏出品,因为实在跟我喝过的70年代左右蒸馏的重雪莉Glenlivet太像了,即使这瓶酒版可能跟大瓶的相同年代Dumpy不是一个桶,但是也很有可能是相同批次的出品。89分
总之,喝了之后更能感觉到两者风格的巨大差异,我们几乎能肯定这个酒版蒸馏于70年代初期,并装瓶于Dumpy系列的末期。但是老酒信息很难去追溯,Whiskybase以及其它极客提供的信息也可能不完整,可能我们永远无法断定它的确切年份。不过,最有趣的莫过于酒本身,可能许多人觉得这两瓶看起来几乎一样,熟成年份也很相似,都是“老酒”。但是它们蒸馏自两个风格大相径庭的年代(5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十多年的差异包括工艺的改变(比如年停止的地板发芽)以及橡木桶的来源(50年代二战后的第一批初填雪莉桶),从而导致了风味的不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酒厂里面的“老酒”之间也有巨大的风格变化。而这十多年也映射了Dumpy系列的生命周期,不禁感叹这个传奇系列的厚重。
许多时候,这种感触受益于横向对比品鉴。细细琢磨不同年代,不同酒厂的风格变化是收益匪浅的。而威士极客在5月份北京Whisky+酒展之前就会组织一次非同寻常的品鉴会。带你领略同样是泥煤风格,但来自于60,70,80,90不同蒸馏年代,不同酒厂,不同地域,不同橡木桶的出品。同时参与的酒款中也有两款酒标信息极少,而威士极客也会分享推测酒液的蒸馏年代的心得体会。
我们这次的酒款包括:
60年代的波摩*(Bowmore)
70年代的拉弗格(Laphroaig)
70年代的里爵*(Ledaig)
80年代的朗格罗(Longrow)
90年代的阿贝(Ardbeg)
*为推测蒸馏年份
更多信息在上篇推送里:威士极客应春之邀
感兴趣的威友可以报名啦!希望与你5月在北京来一场老泥煤风格的大巡礼!
活动时间:
5月14日17:00-23:00
活动地点:
PICK?EAT无限空间美食花园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一号国贸共享际一层
活动报名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