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黄酒和白酒可以说是亚洲谷物酒类的鼻祖,但为何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不及日本的清酒和烧酒。我国有着几千的酿酒历史,有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固态酿造工艺、独特的酒曲、复合(双边)发酵工艺等等,还有超级大的产量。然而,不论我们的黄酒、还是白酒都很难走出国门,只在国内厮杀,不停地营销。
国产酒能走出国门不仅是用味道征服世界,更是华夏文化的传播,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但现实呢?几个大的白酒品牌都是挤破脑袋的在国外做推广,收效却甚微。茅台或是五粮液这样的大酒企,其股价、市值再高,在面对帝亚吉欧、保乐力加在全世界酒类市场攻城略地,似乎有些当年杨元庆嘲笑马斯克销量太惨的感觉。
国酒拿什么与消费者沟通我们的黄酒或白酒多在宣传无尽的豪华和深奥而复杂的工艺,在做规模、在更新迭代产品、在涨价、在打广告、在做营销。而品牌的根基是一个个有生命力的产品积淀出来的。不是一个又一个升级高端产品打造出来的。产品系列越来越多,贴牌的越来越多,消费者越来越不懂。你有“内参”,我来个“摘要”,一个比一个高端,却脱离酒的本质。
杰克丹尼OldNo7,这一个单品能延续了多年,也不耽误人家可以外延各种其他单品。几乎所有的威士忌酒厂都有参观预约通道,任何一个消费者都能预约,厂家会向消费者毫无保留地展示其工艺和产品风格的关系。而我们的酒厂有太多的“核心机密”需要守护。
威士忌能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是因为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而不是简单掏钱的“顾客”或“消费者”。威士忌在用简单的产品语言与消费者沟通,酒标就能清楚获取产品的关于质量和风格的重要信息,而不是虚无缥缈的“高端”。哪怕你能参悟天地,也看不透这一瓶国酒。
谁能告诉我飞天茅台和茅台有何区别?你敢说谁不是“工艺”,谁不是坤沙工艺?
谁能告诉我国窖和特曲有何区别?国窖如果是最高端的,那么对于浓香工艺最根本的“特曲”还有什么意义?
曾经誉满华夏的“洋河大曲”和现在蓝色的“海天梦”还有几毛钱的关系?
国酒品牌就在不断的竞争和攀比中内耗,酒厂的目标都是规模、产量和销量,还有上市。有谁想过去打造一个个有生命力的产品,有谁想过用人话跟消费者沟通?
以上内容均为《四度酒话》作者收集相关资料总结的个人观点,并不一定与真实情况对等,仅供酒友之间探讨,如引用的图文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本人,以便及时删除相关内容。另外,本号已经申请“原创保护”,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