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江湖世界,要想出类拔萃,闻名武林,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比武论英雄。
华山论剑,是金庸武侠世界中的重要武林盛会,影响整个武林的格局,属于高水平、高档次的顶尖盛会。看金庸武侠,不能不看华山论剑。有资格参加华山论剑的人,必须是普天之下的顶尖一流高手。高手与高手对决,那才有看头嘛。
金庸笔下第一次华山论剑是在《射雕英雄传》小说的前期,存在于周伯通和郭靖的对话中,当时有江湖5大高手参与,从而确立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大江湖大佬的至尊地位。
00:09本来华山论剑是公认的武林大会,但是,有人对此产生了质疑,质疑华山论剑名不副实。名字是华山论剑,地点是在华山没错,但是五大高手比试中没有用剑,并不是比剑。
五大高手华山论剑,据说斗了七天七夜,非常精彩。那么他们用的是什么呢?
东邪黄药师用的是玉箫,弹指神功;
西毒欧阳锋用的是蛇杖,蛤蟆功;
南帝用的是一阳指;
北丐洪七公用的是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
王重阳用的是全真玄门内功先天功,及全真剑法。
第一次华山论剑既然五大高手其中四人都没有用剑,那么使用“华山论剑”这种说法是否合适呢?
关于兵器,武术领域,中国自古有十八般武器之说。明代谢肇浙在《五杂俎》中对十八般武艺定义如下: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是武器的各种形式。如果华山比武有人用刀,就改名为华山比刀;有人用用矛有人用盾,就改名为华山矛对盾;这样的名字,是不是很不顺口,意境是不是很low,低了几个层次了吧。比较而言,“论剑”确实属于雅称。有人认为华山论剑中,高手们实际没有用剑,所以名不副实。针对质疑者的言论,金庸先生在世纪新修版小说中做出了说明:
有论者认为“华山论剑”之说不当,盖五大高人无一使剑,所比者亦非剑术剑法。殊不知国人用语文雅,常虚指以代实物,如请人“吃饭”,并非当真飨以白饭三大碗,而是鸡鸭鱼肉,美酒佳肴,反而并无白饭;广东人“饮茶”,往往盛设点心,虾饺、烧卖、炒面、粽子,不一而足,且有白兰地、威士忌;扬州、苏州人“吃茶”,以汤包、豆腐干丝为主,茶水反成次要;英国人说“P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