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的最后一天,
添堵的,还在路上堵着;
在家的,继续房间客厅三日游;
不论如何,该收拾心情了。
最后一晚的闲暇时光,
饭局散了,
熊孩子睡了,
你在干什么?
我么,
一杯威士忌配电影,
然后想起一个问题:
没有威士忌的电影是什么模样?
[Act1]拍电影的导演会很穷!
如果没有威士忌,首先会少了很多导演。或者说,会令导演少了很多灵感。
比如威士忌狂热粉丝黑泽明,在一部介绍他生平的记录片最后,一位女士为他墓碑浇水说,“希望先生会凉快些,不过,他也许宁可要些威士忌”。
事实上,威士忌于黑泽明而言不止个人喜好。一度由于拍电影入不敷出,黑泽明不得不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其中一个选择就是接拍一组威士忌广告,亲自执导并客串演员。如果不是这个威士忌广告,后来还有没有鼎鼎大名的《影子武士》和《乱》,我不敢说,但应该会迟拍很多年吧。
[Act2]可能没那么帅!
一直觉得系列就像冲关游戏,隔三五年就要升级打次大boss。那年的《天幕危机》中,在死岛上席尔瓦和邦德共饮了一瓶威士忌,还特意说“这是50年份的酒”,这一年也刚好是电影上映50周年。后来邦德老兄喝完酒当然是不负众望杀出重围了。
还有另一部里,死而复生的第六代邦德也有个靠在床边自斟自饮威士忌的镜头,特工爱威士忌果真不是谣传。
是威士忌作为道具衬托了邦德的绅士风度,还是像邦德这样的男人一定要选择威士忌,这是个问题。
[Act3]没威士忌特工咋办!
不止,盖里奇导演的《秘密特工》、《史密斯夫妇》(两口子特工)里都有威士忌镜头(我必须骄傲指出,这两部里出现的都是我们尊尼获加!),无论苏联特工还是美国间谍,好像都得配上威士忌才够味。你脑补威士忌换成啤酒试试,根本画风不对嘛,我们深沉的特工们怎么能满嘴泡沫显得那么轻浮。
威士忌会不会成为所有特工电影的标配?
[Act4]没威士忌金融大鳄也头疼!
年的《华尔街》上演了一场贪恋与争斗,29年后的年《华尔街2之金钱永不眠》重新归来,依旧是道格拉斯饰演的戈登,每每在运筹帷幄金融计划的时候,点一支雪茄,斟一杯尊尼获加蓝牌威士忌,一边步步为营地算计,一边沉浸酒香。
事实上,威士忌一直是金融客、政客(比如《纸牌屋》)的心头好,休息室交换意见要喝,策略成功要喝,遭受打击更要喝……似乎没有威士忌酒无法思考,无法应对波诡云涌与明枪暗箭。
金融客和政客爱威士忌是不是因为它够内敛、够深沉、够阅历?
[Act5]文艺青年将会失去一大谈资!
年有一部获奖无数的文艺电影《迷失东京》,导演是科波拉家族第二代索非亚科波拉。在一个不是故乡的陌生城市里,有人邂逅,有人共床,有人缤纷起来,有人渐渐迷失,无处不在的寂寞,谁也寻不到答案。
这感觉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也在不是故乡的北京和成都停驻许久。寂寞的时候,刚好来一杯威士忌。
这部文艺范电影除了大获文艺青年芳心以外,我想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让世界知道了日本威士忌,响17、美好时光、三得利……。现在当然你们都晓得日本威士忌很牛叉,但电影上映以前,若你在纽约大街随便问一个人它对日本威士忌的看法,他大概会挠头反问“日本还生产威士忌?!”
好电影是最佳宣传,赶明儿谁拍部《迷失苏格兰》可好?
[Act6]硬汉将气势顿失!
香港电影与威士忌一直有不解之缘,洪金宝在《夺帅》中和对手下棋谈判,棋盘的特写镜头里有一只我们尊尼获加的黑牌。
威士忌粉丝杜琪峰的片子里更数不胜数,《放逐》就是典型,多到我已经无法一个一个镜头叙述了。
近几年发现国产电影与合资电影里的威士忌也渐渐多起来,比如《非诚勿扰》里葛优“不喝清酒来点威士忌?”,以及《蓝宇》的悍东、《中国合伙人》等等,硬汉配威士忌这似乎也是电影界一大规则。
也许是我,喜欢留意电影里的威士忌出镜;但你可以不必那么在意,它是电影中的一个道具。
没有威士忌,电影还是电影,
只不过少了一些意蕴。
没有威士忌,生活还是生活,
只不过丢了一份腔调。
看电影时别忘了将出现威士忌的剧照画面截图,后来发送给我,有礼以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