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欧米奇调酒知识百科苏格兰威士忌产区

只要翻开任何一本介绍威士忌的书,你必然会找到一张苏威产区风格的地图。

这张地图会清楚告诉你:艾雷岛是泥煤味的,低地偏清淡,斯佩赛则果味十足……

对于入门爱好者来说,这些斩钉截铁的产区风格是必修功课,否则进一步的品鉴和学习更无从谈起。但事实远没有这么清晰明了,甚至有时所谓的产区风格会误导你的品鉴。

没错,目前整个苏格兰单一麦芽产业似乎都把产区风格的划分视为金科玉律:酒吧和零售店把威士忌按不同产区分开摆放,品鉴会也总是从清淡易饮的低地单一麦芽开始,到厚重且有泥煤味的艾雷岛结束。

但是,如果你尝过足够多的单一麦芽,你总会发现一款有泥煤味的低地,或是细巧、无泥煤味的艾雷岛。产区风格的界限被打破,而这正印证了WhyteMackay酒厂调和师所说的:“归根结底在于每个酒厂自身,而非酒厂所在的区域。”

乐加维林Lagavulin酒厂出产苏格兰泥煤味最重的威士忌之一,与所在艾雷岛的产区风格相符,但所有艾雷岛的酒厂都是这样吗?

那么,小威就来探讨一下,对于苏威来说,分区制度和产区风格的概念究竟从何而来?在今天又有多大意义?

“产区风格”的固定和形成

首先要说的是,苏格兰固有的高地(Highlands)和低地(Lowlands)的地理区域划分,对于威士忌产区风格划分的影响是间接的。

年开始,针对威士忌蒸馏,高地和低地实行了各不相同的税收体系。高地的税收更严苛,于是那里的酒厂多为逃税的小作坊,而低地的威士忌产业则规模越来越大,并长期向英格兰和海外市场出口。

低地景色

直到年,高地的减税政策终于使得酒厂放心扩展生意,一度实现繁荣。那个年代的另一件大事是,连续蒸馏器(continuousstill)的发明使人们可以用谷物替代麦芽进行发酵,从而创造出一种崭新风格的威士忌。

高地景色

不同风格的共存,终于激发了调和威士忌的诞生。调和的目标是口感独特而平衡,追求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那时的调和师一般将较厚重强劲的麦芽威士忌,与偏清淡的谷物威士忌混合。

同时,为了应对供货酒厂的产量变化,他们将风味和口感相近的麦芽威士忌视为一类,这样,如果其中有一款进不到货,就可以用相近的另一款替换。

19世纪中期酒厂留下来的资料显示,有些产区(比如艾雷岛和坎贝尔)的概念明显更流行,因为调和师会把来自这些地方的威士忌直接以产区名登记,而非以酒厂名字。也就是说,来自这些产区的威士忌风格已经较为统一,被视为一类。

这样便形成了最早的产区风格概念。

位于低地的Glenkinchie酒厂生产清淡、青草味的单一麦芽,符合典型的产区风格

一致中的变奏

既然到19世纪,由于调和威士忌的需要,产区风格已经逐渐固定,那么为什么又会出现打破产区规律的“叛逆型”威士忌呢?

还是从调和产业说起。调和厂把某些威士忌视为可互相替换的一类之后,供货的酒厂却不愿意自己的产品能被轻易代替,于是便致力于生产口味独特的麦芽威士忌,以求在调和过程中难以取代,才能有稳定的收入。

Ardbeg雅柏酒厂

比如,年左右,在大名鼎鼎的JohnnieWalker同名创办人之子AlexanderWalker一世的记录手册中,就写上了Ardbeg酒厂的大名,而非更常用的“Islaymalt”(艾雷岛麦芽)。这意味着,Ardbeg酒厂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当时的艾雷岛威士忌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独特地位。

另一个例子也值得一提。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威士忌作家AlfredBarnard曾这样描述Bankier酒厂的出品:“它们的威士忌以北部高地的原则生产,尽管酒厂位于低地,但酒显然是高品质的高地风格。”

与曾经的Bankier酒厂类似,Ardmore酒厂位于高地,但生产重泥煤味的单一麦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艾雷岛风格

从中可以看出,到19世纪末,对于产区风格规律的总结(所谓的“高地风格”),以及对超越这些规律的酒款的注意和认可,两种态度并行不悖。

单一麦芽的年代

如果说,以前调和威士忌称王的年代里,对于单一麦芽的产区风格区分还只不过是专业人士的范畴,那么到了20年代后期兴起至今的单一麦芽热,产区风格之说已成了厂家的营销策略,也为广大爱好者们津津乐道。这正是我们目前身处其中的苏威产业现状。

但是,大趋势下的小逆流同样值得注意。最明显的逆产区分类而行的例子,便是一个酒厂同时生产多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威士忌。

比如,位于低地的AilsaBay酒厂生产四种风格:轻度泥煤,重度泥煤,油脂感/硫磺味的,以及被称为接近斯佩赛风格的。像这样的酒厂还有不少,一般将不同风格的单一麦芽单独装配出售,或是作自家酒厂调和之用。

AilsaBay酒厂的单一麦芽威士忌

位于爱丁堡的Holyrood酒厂也生产不同风格的单一麦芽,酒厂调和师JackMayo更是表示:“斯佩赛威士忌中被视为典型的任何风味,都可以轻易在低地或坎贝尔敦威士忌中找到。我们想要在既定规则内把创造力推到极限。”

另外,相邻的酒厂也可以生产完全不同风格的威士忌。比如,肉味十足的Mortlach和花香为主的Glenfiddich两家酒厂只相隔一英里。这更印证了产区风格这一概念的流动性。

Mortlach酒厂

苏格兰威士忌的历史,产区风格一直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这一概念不断固化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它的挑战和超越。这正是相关探讨的有趣之处。

这种两面性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小威认为,我们在谈论和运用产区风格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它并不是规范性的理念,远不能囊括苏威的丰富多样和细致区别。

说到底,一款威士忌之所以拥有你尝到的这些风味,并非由于酒厂位于某个区域,而是由于酒厂自己的理念和策略。

所谓产区风格,更多是在某一阶段、某一地区苏威地位的体现和化身,因此永远处在变化和发展之中。它归根结底是建立在某一区域内许多家酒厂的产品风格之上,而这每一家酒厂、每一款威士忌都理应是独特的。

*注明: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权作分享之用,如侵删。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ixun.com/afhgx/3493.html


冀ICP备2021021249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