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下的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发布了年第一季度进口酒精饮料的数据。
从整体上来看,包含烈酒、葡萄酒、啤酒在内的各大酒类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就烈酒而言,今年第一季度的进口量与进口额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其中,烈酒进口量为万升,同比下降近两成(下降19.32%);进口额为3亿9千万美元,同比减少13%。
各类烈酒进口详情
虽然大局势上不容乐观,但龙舌兰酒与威士忌却逆势增长,进口量额双增。
相较之下,白兰地、伏特加与朗姆酒出现了十分明显颓势,量额同比下降均超过20%。
进口量——升(L)
进口额——美元($)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细看各类酒的情况。
01
威士忌在烈酒品类里,威士忌成为第一季度进口量最多的烈酒,达到了万升,同比增长12.6%,进口额方面高达1.06亿,同比增长28.7%。
年,根据海关数据,中国进口威士忌的进口额接近翻番,实现92%的强势增长。今年1-3月相比去年同期也在进口量额上超两位数,也证明着这种良好的势态在延续。
进一步细看数据,我们能发现此次英国成为威士忌的最大进口产地,占比高达80.38%。其中英国(苏格兰威士忌)进口额增长了28.3%,进口量增长10.3%。
在行业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市场动荡后,苏格兰威士忌逐渐走出阴霾,回归强势(点击此处查看详细报道),加之今年1-3月的进口数据的公布情况,苏格兰威士忌在未来一段时间应该依然会保持良好走势。
除英国外,日本威士忌与美国威士忌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尤其是日本威士忌,除量额外,其每升的进口均价达到了23.79美元,也体现出进口商对日威所持的乐观态度。
威士忌逆势保持走高,其实我们在国内威士忌市场方向上也能看出一二。一方面,今年年初苏威和日威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价格上调,表明威士忌收藏价值的一面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另外,越来越多以威士忌为主题的酒吧出现,威士忌酒商加大媒体投放的力度,推进各项跨界合作等都能体现出细分市场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些都是让未来威士忌在中国市场持续增长利好的消息。
02
龙舌兰酒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进口数据中,龙舌兰酒(包含特其拉、梅斯卡尔等)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进口量达33万升,增长19.15%,进口额增至万美元,额同比增长达51.17%,成为增长最快的进口酒类。
过去,龙舌兰更多出现在酒吧与Club里。在保持传统渠道稳步向前的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高端品牌与龙舌兰酒在拓宽新的市场。
其实,龙舌兰酒并非只是在中国市场上表现优异。国际市场上,众多国际名人纷纷入场,使得偏爱传统渠道的特其拉(Tequila)借由名人效应迅速在当今流行的社交媒体上得到大量曝光,并让消费者与生活方式与生活场景产生更多的联系,这也给进口商更多的信心将产品带到国内。
除了特其拉,梅斯卡尔酒也以肉眼可见的增速迅速得到手工烈酒爱好者的青睐,此外,以梅斯卡尔酒作为特色的酒吧与餐厅越来越多,这些都表明,龙舌兰酒的逆势增长并非偶然,而在未来,龙舌兰酒预计也将继续保持正向增长。
03
白兰地不得不说,白兰地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进口数据让人唏嘘:
年全年,中国进口白兰地量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8%与70%,却在今年第一季度遭遇滑铁卢——进口量仅为万升,被威士忌超过,同比下降了36.5%;进口额为2.3亿美元,下降也超过了两成(20.8%)。不过即便如此,白兰地依然是进口额最高的烈酒品类。
虽说第一季度并非白兰地进口的最重要时间段,但根据以往的数据,也能推测出该时段也会占到全年进口量的20%上下。如此看来,第一季度并非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细看进口白兰地的进口来源地,不难发现如今法国依然是断崖式引领市场,进口额占比高达98.95%。位于法国之后的是西班牙与澳大利亚,前者进口均价在4.28美元每升,其乏力表现也意味着平价白兰地也未幸免。
值得